王芳: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发展形势研判-盖世汽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0日
点击量:315
在线发布采购项目,招募精准供应商
3个工作日后,获取由盖世汽车整理的供应商清单
获取配套商机,在线申请采购项目
完善公司资料,让采购商深入了解我的生产能力
10月30-31日,2024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装备、汽车及产业链企业高层齐聚,围绕“共筑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年度主题,聚焦新技术、新装备、新生态展开深入研讨,探索装备制造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论坛由1场闭门会、1场开幕大会、2场特色活动和4场分论坛构成,搭建起国内首个聚焦“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领域的高端对接平台。其中,在2024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之面向全球车型研发的信息安全合规技术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装备研究四处高级工程师王芳发表了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今天下午的专题是以“面向全球车型研发的信息安全合规技术论坛”为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我感觉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知道在上半场电动化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是取得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成绩。 那么在下半场我们电动化、网联化与智能化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面临着国内外发展的一个严峻的形势,是非常有必要研究梳理我们的成功的经验,并且积极地析我们的各种挑战,统筹谋划未来的发展。 首先看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今年开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也是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可以看出我们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外贸出口是形成了“新三样”之一的成绩。今年,我们在前三季度,也是汽车产销达到30%以上的同比增速的高增长,近三个月我们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占比也是达到50%以上,实现新的突破。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科技创新领域是引领全球取得了一个优势,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形成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以及我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和新质生产力。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离不开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上半场,在下半场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我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新一代的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也是实现的装车应用。 自动驾驶也是各种应用场景,包括Robotaxi、无人巴士、自主带客泊车,也是各种示范的场景持续推进。包括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车路云一体化的应用试点,也是有序开展,为我们未来的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今天的汇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发展的情况”。其实,我们在电动化、网联化与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有一些新型的安全的问题。包括汽车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出现了演变,在主被动安全的基础上,车辆的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一方面导致安全是我们新能源发展的前提,我们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的构建,全面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的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以及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问题,需要以系统的工程推进汽车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的这样一个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我们智能网联汽车的合规性。 首先趋势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日益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共同选择。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低碳转型,是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致行动。 当前,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有超过1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全面电动化的目标。在这个发展的前景下在2020年我国也是提出双碳的目标,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2026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也是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尤其在今年国内的一些政策来看,今年包括一些实施的新一轮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的以旧换新的动作,也是持续释放了我们政策的效能,拉动了我们的投资的增长,以及释放我们消费者的一个潜力。 在这个基础上,国家也是鼓励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出海,着力解决我国出海面临的一些痛点以及难点,尤其是在今年的2月份,商务部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向,也是提出六方面18项的政策措施。 如图(左)明确提出我们要提升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国际化的经营能力和水平,鼓励海外的研发合作,提出海外合规经营的能力,因地制宜加强与海外相关的企业合作,加强海外维修等售后领域的能力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相关措施。 第三,目前国际以及国内的一些政策的战略方向。国内新能源汽车也是成为出口增长的一个新动能。尤其在2023年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增速,但是这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面临着欧美是持续在施压,我们全球经济也是持续的下行,地缘的风险,国内外的环境是非常严峻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7.6%,这里可以看出新能源已经成为彰显我国外贸增长的“新三样”之一。在今年的1-9月份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是维持一个稳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到已经达到92.8万辆,同比增长12.5%,这个也是持续的在增长。 我们可以看一些数据,我们从2019年-2023年出口的均价,也是从0.5万美元,提升到我们2023年的2.4万美元,这有380%的增速,带动我们整车出口的价格的提升,从而实现我们这些车型从中低端向高端的跃升。 从具体车型来看,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以比亚迪元Plus,国内起步价是13.98万,但是在德国的售价已经达到29万元,在国外市场的车型的价格是实现翻倍的增长,这也是体现我国新能源车型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除了取得了量价提升的优势之外,新能源车企也是在海外直接建厂,属地化的布局也是加速。现在我们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也是进入了一个市场开拓以及模式突破的一个规模化的发展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它从以前整车的产品出海,像整车技术、品牌、动力电池、充电桩等全产业出海的模式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在海外投资建厂,我们可以看到,如图上汽、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等是通过独资合资或者多种模式,加快海外本地化的建设布局。 另外我们重点是向欧洲,以及东南亚开始扩张的主战场。目前,从我们出口量来看,目前新能源出海主要集中在亚欧,我们在2023年新能源出海亚欧的比例分别是42%和41%,新能源出口最多的国家是比利时和泰国,这个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和东南亚成为我们新能源汽车产品出海的主战场,这是产品出海。 另外从本地化建厂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尤其是在欧洲方面,很多企业包括比亚迪整车厂落地匈牙利,包括奇瑞宣布落地西班牙,都实现了本地化的生产。像上汽集团、长安、哪吒也是在欧洲建厂。在东南亚的方面,像我们比亚迪、长安、长城、上汽、奇瑞、哪吒也是有一些产能布局的。部分品牌今年车型也是实现工厂的本地化生产。泰国、印尼以及马来西亚成为我们布局的重点,这是建厂的情况。 另外,我们可以从动力电池作为出海的代表,也是在全球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在2023年全球前十的这样一个装机量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占据六席,而且份额也是在稳步提升。 国内头部车企也是优势明显,像宁德时代、比亚迪也是稳居在我们的第一跟第二位。另外在动力电池企业也是加快欧洲建厂以及国外建厂的步伐,新能源国际化的能力也是继续的提速,它是加快我们整个国外产能以及新业态体系的构建。 其实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其实是出现了一个内卷式发展的苗头。我们知道价格是企业参与竞争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来看尤其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提防新能源汽车会重蹈我们摩托车市场的情况,有一个前提背景,当年我们摩托车出海的时候,其实是取得了一个非常突出的成绩。 东南亚主要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以上,但是此后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决策失误的问题,导致我国在摩托车的领域和市场占有率迅速降低。包括我们可能采取了一些低价换市场的策略,技术的一些能力的不足,还有一些知识产权的问题,还有出口不足,导致我国摩托车痛失了东南亚的市场,所以我们需要在我们新能源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提防一些企业,包括我们可能会从我们的内卷向外卷发展,对我们市场的开拓可能会有一些直接的影响,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趋势。 第二个方面的趋势是本地化的能力不足以及国际化的服务体系不足。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还是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包括我们的技术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品牌国际化能力也是有待提升。 1、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不完善。有一些问题部分企业可能过度的追求出口的数量以及海外销量的增长,而对一些像维修保养、配件供应,像充电体系,模式创新,回收利用方面的布局还是有些不够的,还谈不上生态出海影响本地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2、本地化的金融服务水平不高。当时我们在调研的时候,看到一些东南亚有一些提前消费的习惯。但是在当地金融服务水平包括一些贷款的业务没有布局,会影响我们汽车海外发展的布局。 在2023年新出台的《汽车金融管理办法》虽然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设立海外的子公司,但是具体的细则没有出台。所以海外的支持力度不够。 3、目前企业的出海还是没有形成一个合力,目前企业更多是单打独斗、海外扎堆的形势,还没有形成海外的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有一些内卷的竞争,影响了中国品牌的形象,这是本地国际化能力的不足。 挑战三:技术方面。技术方面是我们一直以来最核心关注的问题。全球技术变革也是在加速演进,包括我们汽车整个技术水平也是日新月异,需要不断改变产业链、供应链供给的格局。包括资源的供给,一些动力电池、大算力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还需要追赶国外的这样的一个先进水平,还有研发生产的工具也是需要加速突破的。 挑战四:现在面临国际化的一些问题。目前国内的汽车品牌跟老牌的跨国车企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出于发展和保护本土新能源产业链的目的,所以欧美等一些国家可能是实施了从税收壁垒,以及非税收壁垒,碳壁垒,投资审查,标准互认等领域出台了相关领域的措施。 我说一下最新10月29日欧盟也是针对我国实施反补贴调查有一个最新的动向,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从2023年10月份开始,他历时9月的审查,在今年的6月份也是发布了这样一个出台结果的披露。 当时是公布要临时征收反补贴水平,在7月4日又发布出台的公告,决定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实施临时的反补贴税。在8月份披露草案,对我们相关的税率进行调整。最新的是10月29日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他已经决定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然后征收为期五年最终的反补贴税。从具体的税种来看包括各个企业实施的税率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在最新的文件中,上汽和一些非合作公司,已经征收了高达35.3临时的反补贴税,像东风的合作企业也是征收了20.7%的反补贴税,但是对于特斯拉而言,它是征收7.8%的反补贴税。所以未来在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方面我们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挑战。 第五,海外的合规风险。其实昨天我们在内部有一个评审会,有一些专家也是提到合规是汽车出海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车企在出海后,在贸易、投资、运营等环节可能产生一个合规的风险的。 包括我们的贸易管制、质量安全与标准、环保要求、知识产权、劳工权利保护数据保护等方面,有相关的一些风险。 我们可以根据行业的报告看出来,目前产业链核心风险前三位分别是数据保护的风险、质量安全与技术标准的风险以及知识产权的风险。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出台了第六个挑战,就是我们的智能化、网联化引发的安全问题。其实在智能化方面,包括我们的汽车系统代码量也是激增,目前,目前整体架构代码量超过一亿,预计实现L5自动驾驶代码量也是接近10亿,另外在实现网联化的过程中,汽车原本比较封闭的网络环境的通信线、车控系统以及控制器、传感器也是暴露在我们网络环境当中。 在智能化、网联化,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安全的问题。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信息的安全,包括传统的主被动安全之外,我们更多关注汽车的功能安全以及信息安全里面的网络安全跟数据安全的问题,也是交织起来。 从数据安全方面面临着个人隐私的泄露,数据的跨境传输,国家地理信息的无序采集以及海量数据聚合后的一些信息的泄露问题。网络安全方面也是面临着个人财产损失,生命安全威胁,公共安全威胁以及企业的一些恶性竞争的问题。 在安全的背景下,我们更多面临着一些管理的问题。尤其是在2022年7月份的时候,联合国WP.29发布汽车网络安全法规R155以及软件升级的法规R156开始在欧盟实施,这里面的两个文件也是明确要求整车企业产品开发体系,需要满足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取得认证以及所有新车型必须满足该法规以形式验证的方式获取才能在欧洲进行上市销售,这是我们汽车历史上具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它第一次将我们的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汽车生产企业,以及产品企业准入的强制性法规条件,这一法规的实施对于我们进入欧盟的市场的中国企业,其实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我们这些企业可能需要按照R155/156的法规要求,需要完善我们内部的产品的开发体系流程,将我们信息安全的设计要求融入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的过程中,实现我们车型的开发、测试、运维以及报费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目前,我们需要跟国内的法规,其实跟国外的WP.29法规进行协调。 建议一:我们仍然要坚持长期主义,在新能源海外发展的情况下,目前还是我们国内,包括国家层面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推动我们国际化合作的发展,包括我们的技术合作以及开发车型以及自动合作的方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加快我们的海外发展。 比如我们的贸易协议,加大金融支持,推动标准互认以及搭建我们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我们整车零部件标准检测机构协同走出去,实现合作共赢。 第二,我们仍然要坚持我们的创新引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刚才也提到技术其实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研发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提高我们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满足海外市场的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我们要确保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加强我们的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要积极开拓我们的新兴市场,降低我们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尤其在管理协同方面,需要细化我们的管理要求,健全我们的管理体系,推动我国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工具的协同对接,在推动准入试点的工作中,也是基于我们试点经验支撑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修订。建立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准入的管理体系,以及道路安全关系 最后一个建议是,我们要系统考虑发展和安全的问题,要加强我们安全框架的研究,包括要持续完善我们的测评体系,汽车安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电子、通信、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需要我们进行跨领域的合作,所以需要加强系统研究以及安全的框架研究,共同开发我们的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汽车安全的水平,构建一个健全的安全框架,并不断完善我们的测评体系。 以上是我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面临的一些形势、挑战、对策建议提出的一些观点,跟大家分享。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